一般是把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,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,叫做新陳代謝。新陳代謝的規律性活動則表現在組成生物體物質的自我更新之中。
物質的變化與能量的變化是相伴而生的。一般地說,隨著物質的合成發生貯能過程,隨著物質的分解而發生放能過程。因此,生物體內的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主要是化學過程。這一過程的進行,除要求常溫常壓條件外,還必須有細胞合成的酶的催化。
由于客觀世界是物質的,因而除了物質的運動和運動著的物質,其余一無所有。基于這樣一種認識,有人認為“新陳代謝”不是生命所特有的規律,在非生命物質運動形式中也可以找到它的表現。例如,硫磺通過鉛室法制造硫酸即是如此。但不應忽視,這種所謂的“新陳代謝”需要有外界的干預和原料的供給。這就說明它是被動過程,如硫磺形成二氧化硫氣體需要有燃燒條件的干預;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需要有氧的參與;三氧化硫制成硫酸還必須與水作用。另外,在制造過程中,雖然也有物質的合成與分解的化學反應,但反應前與反應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物質。也就是說硫磺是硫磺,硫酸是硫酸,二者已不是同一物質了。因此,非生物體的“新陳代謝”的特點是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,相反地卻是破壞自身存在的一種物質運動方式。
生物體的新陳代謝則不是由外部條件促成的被動過程,而是一個自我完成的主動過程。例如光合作用。綠色植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,一方面是主動從外界有選擇地吸取自己所需的二氧化碳和水,同化成為自身的組成部分;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將自身的組成部分異化分解,并釋放出能量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。這兩方面的作用雖然相反,但卻在生物體內同時進行的,且是相輔相成的物質和能量的轉化過程。如果沒有同化,異化就沒有了可供異化的物質;如果沒有異化,也就斷絕了同化所需的能源。因此,它們的對立統一保證了生物的生存和發展。也就是說,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不是孤立的、單一的物理、化學過程,而是包括機械的、分子的、化學的、熱的、電的等等運動形成的高綜合表現。更為重要的是,生物體通過新陳代謝不是破壞自身,而使自身生命力更強。新陳代謝一旦停止,生命也就不復存在。
據此,多數人還是把“新陳代謝”特定為生命活動范疇之內。在這里所以要介紹一下另一種觀點,目的是為了防止概念上的混亂。即便把非生命的物質運動也叫做新陳代謝,那它與生命活動中的新陳代謝的內涵是有本質區別的。這也正是我們把新陳代謝作為生物體的基本特征的主要根據。